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章 声音好安静 (第1/2页)
第五章 声音好安静
教学楼东边的会议室并不新,地板上有细碎的划痕,桌椅排列得一丝不苟。窗户没有全开,透进来的光被百叶窗裁成静默的条纹,落在宋知遥的肩头。她坐在靠近主位的位置,面前是一份刚打印好的流程表,纸张边缘还带着些微热气。 心理学沙龙的筹备会,是她最近这段时间的主轴之一。虽然她只是受邀担任圆桌主持,更多任务在平台策划团队和学院领导之间对接,但她依旧习惯性地将所有流程和时间表过了一遍,又多做了几份备用资料——一如她一贯的克制与谨慎。 窗外天色灰蒙,像是一场未落下的雨。 她翻着手里的页码,脑中却不自觉地浮现出那封邮件。 “路远工作室|R.Lu”。 是前一天下午收到的,署名清清楚楚,那串缩写像是一颗温热但持续灼烧的石子,落进她心底,一直没有沉底。 她盯着那封邮件的标题很久,指尖搁在触控板上,一动不动。好几次想点开,又止住。直到今天早上临出门前,她终于打开。 内容平实、礼貌、简洁,几乎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的痕迹: “知遥老师,您好。关于心理沙龙,我们团队在前期策划中参考了几位嘉宾的建议。我可能会到场旁听,视安排而定。 会场的人陆续多起来,气氛仍称不上热烈。平台那边来了两位项目策划,分别坐在主位和宋知遥斜对面,边寒暄边翻看资料。另一边是学院相关的项目老师,有人认识她,点头时礼貌又克制。 讨论从最常规的环节确认开始。流程是否调整、预设的主题互动顺序、每位嘉宾的时间控制,甚至备用方案如何安排。 “我建议互动部分的节奏不要太密集,受访者如果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,需要预留恢复空间。”宋知遥的语调不高,但字字清晰,“尤其是第二位来访者的经历偏私人,结构化会显得机械。” 平台策划点点头:“对,我们想让沙龙保持温度,而不是一场采访。” 这句话像是恰到好处地回应了她的担忧。她没再多说什么,只是用笔在流程表上做了个小记号。 这时,有人提到:“对了,路远那边……她可能会过来吧?” 提问者语气轻描淡写,像是不经意一提。 但宋知遥心里却像被什么轻轻拨动了一下。 没有人看她,没人特意提她的名字,但那一瞬间,她听见了自己翻页的声音,稍显突兀地响了一下。她迅速抬头,神情如常:“目前没有确定的消息,如果她来,我会留意时间。” 对面那人点头,说了句“也没准就是过来看看氛围”。 “也好。”宋知遥微笑,重新低头,继续翻页。动作自然,像什么都没有发生。 会议持续了近两个小时,确认流程、时间分配,讨论环节的细节反复斟酌,所有人都在克制中维持着专业的节奏。 窗外的光线变得暗淡,灰蒙蒙的天空仿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,雨滴终于缓缓滑落,敲打着窗棂。 筹备会结束后,宋知遥没有立刻离开会议室,而是坐在桌前,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脑海里反复演练着今天下午的沙龙流程。 低头看了眼手机,时间还早,下午三点的沙龙还有几个小时。 收到季昭的微信:“下午沙龙加油,别太紧张。” 她回了一朵玫瑰加一个爱心。 下午两点半,教学楼外的人流渐渐多了起来。宋知遥早早来到沙龙现场,地点设在学院多功能厅,空间不大,却布置得温馨而富有生活感。 白色的窗帘半掩着,透出柔和的自然光。几排椅子围成半圆,中间摆放着一张圆桌,桌面上整齐放着笔记本、水杯和几份资料。 主持人宋知遥身穿一件浅灰色的针织衫,黑色长裤,简单干练。她的神情平静,仿佛这一切都在她掌控之中。 工作人员忙碌地调整麦克风和投影设备,氛围虽紧张却不失温暖。 三点整,沙龙正式开始。 宋知遥站起身,清了清嗓子,目光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。 “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心理沙龙。我是宋知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